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读刊 > 重点文章回顾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时间:2023-02-26    来源:《中国机构编制》第2期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推动机构编制工作创新发展

马骥 

党的二十大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肃省各级机构编制部门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落实甘肃省第十四党代会部署安排,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扎实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各项工作,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一、在机构设置上突出优化,做好深化文章

党的二十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对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行业体制改革等作出部署安排。要立足甘肃发展阶段性特征,深化各领域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推动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更好服务党中央重大战略和甘肃省委部署要求落实落地。

一是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党政机构属于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完善,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围绕加强党对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持续完善党的议事协调机构办事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从机构职能体系上保障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持续深化政府部门权责清单制度,规范行政职权运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扎实开展机构改革实施情况调研评估,深入了解部门职能运行、部门间职责分工、协同运转、机构编制配备等情况,查找短板弱项,分析存在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储备方案。

二是不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组织,是各级党政机关有效履行职能的重要支撑,是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的重要部分。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进一步摸清甘肃省事业单位底数,深入研究配套政策措施,做好改革的前期准备工作。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加大“小、弱、散”和职能相同相近机构的整合撤并,强化公益属性,优化布局结构,推进功能重塑再造,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是统筹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入推进科技创新、财税金融、公共卫生、社会治理、应急保障、营商环境、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环境整治等领域改革,配合做好体制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机制调适、规模控制等工作,以改革创新打通体制机制“堵点”,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抓基层、抓民生,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基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县乡权责关系,整合基层审批执法力量,推动管理权限、更多资源和民生服务下放或下沉到基层,提高基层政府治理能力。

二、在编制配备上突出统筹,做好创新文章

机构编制资源是党的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把功夫下在严控总量、统筹使用、有减有增、动态平衡、保证重点、服务发展上,切实解决编制资源配置不平衡、效益发挥不充分、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

一是盘活存量。破除编制“一核定终身”、分配之后地区部门所有的观念,着力解决“有编不用”和“无编可用”并存的问题,将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空编按一定比例集中起来,作为周转编制,纳入同级党委编委统筹范围,用于保障重点民生事项和服务国家战略任务。结合实际建立空编周转使用制度,明确细化使用范围、条件和期限,跟踪评估周转编制使用情况,及时动态调整,避免变相增编和实有人员总量超编。严格执行机关和事业单位空编运行政策,分层级分类别科学测算、合理确定空编率,保证既满足工作需要,又能集约高效使用编制。

二是做大统量。鼓励各级编委创新挖潜,做大统筹使用编制的总量。通过深化改革挖掘编制资源潜力,结合机构改革、重点领域体制改革、行业体制改革、专项体制改革等,集中核减收回编制,统筹使用。通过创新管理挖掘编制资源潜力,对财政补助方式和人员编制数不直接挂钩的部分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探索实行人员总量管理、人员控制数管理或人员员额管理,原核定的事业编制随在编在岗人员自然减员,由同级党委编办逐年收回,统筹使用,既解决这些单位编制不足问题,又做大各级编委统筹调剂编制的总量,有效保障重点领域编制急需。

三是提高质量。根据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同向配置编制资源,加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编制保障,做到倾斜一线、夯实基层,保障民生、促进发展。要聚焦落实“三新一高”要求,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部署,着力加强科技创新、社会保障、教育卫生、人才引进、基层治理、生态环保、文化产业、养老事业等领域编制保障力度,推动编制资源更好对接民生短板和发展急需,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聚集,更好地发挥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三、在日常管理上突出规范,做好法治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要严格执行机构编制法规制度,严格落实机构编制政策规定,坚持依法管理各类组织机构,不断提高机构编制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一是强化法治思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加大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学习宣传和教育培训力度,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机构编制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良好氛围。针对当前机构编制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综合运用“立改废释”,统筹推进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系统完善、动态调整、执行有力、监督到位的机构编制法规制度体系,加强从制定、执行到监督的全链条管理,发挥法治对机构编制工作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以高质量建章立制来构建体系、推动实施、保障善治。

二是严格执行政策。固树立执规是本职、执规不力是失职的理念,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其配套制度、《中共甘肃省委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度,严格执行机构限额、领导职数、编制种类和总量等规定,严格执行机构编制审批制度,养成依法履职、依规办事的习惯,确保机构编制事项权限合法、程序合规。对行政编制结构性超编、领导职数核定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要本着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直面矛盾,积极主动,深入研究措施办法,稳妥有序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三是加强监督检查。发扬斗争精神,敢于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不断强化机构编制刚性约束。要认真落实《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办法》《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处理和问责规则(试行)》等法规制度,加强和改进监督检查方式,健全与纪检监察、组织人事、财政、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机制,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要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将机构编制纪律执行情况切实纳入巡视巡察、党委督促检查、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监督范围,严肃查处擅自增设机构、超编进人、超配干部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加大典型案例通报力度,真正让制度“长牙齿”,切实维护机构编制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在自身建设上突出对标,做好提升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机构编制部门承担着推进改革、理顺体制、配置资源等重要职责,要坚持党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归口管理要求,主动对标组织部门自身建设要求,持续推进政治建办、能力立办、作风强办、从严治办,全面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党委编委当好参谋助手。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机构编制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做到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绝对忠诚。时刻绷紧讲政治这根弦,把“在大事上不能糊涂”的要求落实到研究制定各项改革方案、推进重点工作和日常审批管理中,始终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机构编制工作的性质特点和职责使命,要求我们不能就事论事、就机构编制论机构编制,必须放到党管干部、党管组织的全流程,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不断提升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的“指挥棒”指向哪里,机构编制工作就跟进保障到哪里,确保机构编制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二是提升工作能力。机构编制工作政治性、政策性、综合性都很强,不但要熟悉机构编制业务,还要加强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管理、科学技术、生态环境等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素质,做到业务精湛、工作一流。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基本功和必修课,坚持眼睛向下、扑下身子,深入研究中央政策,全面掌握本省实际,求准“最大公约数”,确保我们提出的意见、方案、办法和措施,既体现中央要求、又符合基层实际。研究机构编制事项,要严格按照动议、论证、审议决定、组织实施等规定,会前广泛征求部门和基层意见,召开内部会议充分研究、反复论证,确保提出的意见科学合理。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出手的材料特别是呈报编委领导的文稿,要层层把关、反复推敲、精心打磨、提高质量,不光要自己讲得通,还要让领导看得懂。

三是改进工作作风。强化“组织口”意识、培育“组织口”作风,切实把归口管理的体制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工作优势。要严格规范用权,党员干部要严格自律,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廉洁从政,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更不能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要坚持弘扬实干作风,突出实践实干实效,对重点任务紧盯不放、一抓到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防止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防止流于口头、浮于表面。要严格细致把关,任何工作从手上出去,都要扪心自问,行不行、好不好,能不能有效解决问题,会不会产生后遗症,做到严之又严、细之又细,把好政策关和质量关,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作者系甘肃省委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