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学细悟新思想 奋进改革新征程
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孙延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内蒙古机构编制部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密结合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提供坚强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
一、始终把准改革方向,科学指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一)把握好“六个坚持”重大原则。“六个坚持”重大原则是我们党不断深化对改革开放规律性认识的重大成果,必须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到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原则,也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主题主线,必须把健全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体系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国家政权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既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导向,也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必须主动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切的教育、医疗、养老服务等民生问题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必须以守正之姿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以创新之举挖掘改革的动力之源,突出问题导向,顺应实践发展,推动重点领域的改革走深走实。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必须健全机构编制法规制度体系,制定符合新时期工作需求的机构编制标准和规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的必然要求,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及时把改革成果上升为法律制度,切实把机构编制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内容,必须注重一揽子政策配套,一盘棋统筹谋划,一班人通力协作,凝聚起齐心协力抓改革的强大力量。
(二)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四个重大关系”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方法论指引,必须深刻理解、系统把握,指引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坚持改革和法治相统一,充分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聚焦基层执法队伍执法资格的问题,以行政执法改革、乡镇机构改革为契机,出台《关于加强基层行政执法工作的意见》,统筹推动改革。坚持破和立的辩证统一,对中央和自治区明确的改革举措“不等不靠”落实到位,对涉及人员转隶、干部安置等细节工作“不急不躁”平稳有序,处理好“等不得”和“急不得”的关系。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新要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深层次改革,通过改革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围绕探索统筹编制使用路径释放资源活力,助力做好对内对外开放两篇文章,为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强区域协作互动提供有力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保障。处理好部署和落实的关系,明确改革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既当拥护改革、推进改革的促进派,又当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实干家,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
(三)运用好“三个更好相适应”。“三个更好相适应”是党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自觉运用和中国化发展。必须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更好相适应,以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为抓手,促进各类先进生产关系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中,通过优化政府组织结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助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释放出更大的生产力潜能。必须推动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更好相适应,持续构建系统完备、程序规范、运行高效的机构职能体系,不断完善各领域上层建筑,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推动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围绕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国家治理方式,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确保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同向而行。
二、全面落实改革任务,构建与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
(一)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提供坚强有力保障。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为更好呵护“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机构编制部门坚持把自治区党委提出的“七个作模范”作为工作着力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关内容纳入各级各部门“三定”规定和议事协调机构工作规则,并推动各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融入各部门各项工作,使贯彻主线成为法定职责、必尽之责。
(二)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引领,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贡献机构编制力量。紧扣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把准方位、找准定位、提高站位,以扎实的工作成效为新时代启航新征程贡献机构编制力量。聚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发挥职能作用,助力“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贺兰山、大青山国家公园创建,强化生态环境执法,助推呼伦湖、乌梁素海、岱海及察汗淖尔水生态综合治理,织密绿水青山“防护网”。聚焦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围绕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加强国防动员、矿山安全等安全保障重点领域机构设置,推进适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公安体制改革,健全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体制机制,有效加强边境地区工作力量,形成边疆地区基层治理新格局。聚焦深化能源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紧盯资源禀赋、统筹布局、创新合作等方面,理顺能源工作体制机制。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服务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健全零碳产业园、低碳工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助力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以更大力度持续抓好能源领域改革,努力把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建设得势强劲足。聚焦推动农牧产业优质高效转型,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围绕绿色兴农兴牧、质量兴农兴牧、品牌强农强牧,指导各地区因地制宜统筹设置农林水牧草等机构,整合工作力量,为推动农牧 产业优质高效转型注入强劲动力。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人才、技术、管理、服务等要素集聚。加强“链条式”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全流程把牢人民群众的“入口关”。聚焦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加快创建中国(内蒙古)自贸试验区,建立服务和融入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机制,完善“口岸+腹地”联动发展模式,推动中蒙二连浩特—扎门乌德经济合作区管理机构建设。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深化京蒙全面协作。完善驻区外事业单位布局,着力加强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东北三省互惠合作,更好地服务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奋力构筑向北开放新格局。
(三)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助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作用,从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的角度,科学设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责权限,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研究提出优化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案,根据现阶段经济发展需求,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职能有效整合,构建起协同配合工作机制。
(四)以深化机构改革为重点,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聚焦做好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继续深化党政机构和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化人口小县机构改革,归口设置职能相近部门,综合设置重点职能部门,推动机构瘦身健体、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持续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健全镇街综合执法工作体系,有效提升执法效能。扎实稳健做好全区苏木乡镇(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促进权责一致、责能一致,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事情有人办。
(五)以统筹编制资源为突破,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供给。立足新时代人才工作新需求,统筹优化编制资源,建立自治区、盟市、旗县(市区)三级编制池,开通“绿色通道”简化入编流程,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为办好两件大事提供人才支撑。加大编制动态调整力度,研究完善编制“减上补下”、跨地区调整事业编制等政策措施,积极探索“市编县用”“县编乡用”,用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编制保障,推动编制资源向急缺领域、一线地区倾斜,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资源使用效益。
(六)以保障民生为导向,增进人民福祉。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在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方面出实招,在机构设置、职能转变、编制调整等方面下功夫,制定科教文卫、社会保障、水利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16项编制标准,为重点民生领域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作出制度性安排。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探索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后人才编制保障机制,服务科技兴蒙。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教职工编制供给机制,实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域内持续稳定达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从规范机构、保障编制、完善职能入手,加强乌兰牧骑、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文化宣传阵地建设。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健全医疗卫生领域编制动态调整机制,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三、锤炼过硬改革本领,久久为功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保持政治定力,把制度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坚定改革信心决心,以改革破解难题、应对挑战,以改革激发活力、增添动力,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各项工作安排上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制度自信转化为行动自觉。
(二)凝聚改革合力,把政策配套优化为制度适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在“全面”,要在“一致”。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改革,强化责任联动、分兵把口,朝着共同的目标推进。对同一领域同一条线上的改革,抓好衔接配套、一体落实,确保靶心不散。注重坚持顶层设计,构建“1+N”的改革方案举措,精准对接各地各部门改革需求,打好改革组合拳,推进各种职能、各类机构相互衔接适配,各项工作协调行动、高效运行。
(三)提升落实能力,把先行先试跃升为先行示范。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重要要求,既主动争取和承担中央层面试点任务,趟水探路,争当改革闯将探路先锋,又调动基层改革积极性,小切口自主开展改革试点,从“要我变革”到“我要变革”,从“适应变革”到“引领变革”,努力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鲜活经验。围绕持之以恒转作风、树新风,开展“优化职能职责、优化工作流程”专项行动,着力解决“三多三少三慢”和“慢粗虚”问题,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力争将先行先试跃升为先行示范。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编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