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在线读刊 > 重点文章回顾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专栏】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时间:2025-07-01    来源:《中国机构编制》2025年第6期

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

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黄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机构编制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推动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市机构编制部门将学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论述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系统学习,深刻领悟,牢记嘱托,唯实争先,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机构编制力量。

      一、在深学细悟笃行上持续用力,推动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在科学理论指引下砥砺奋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有对机构编制工作历史经验和运行规律的深刻总结,又有对新时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践的深刻把握,系统阐明了机构编制工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职责定位和使命任务,是做好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深刻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政治属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机构编制是重要政治资源、执政资源,机构编制工作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和国家政权建设的重要工作。坚持党中央对机构编制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机构编制工作坚定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和内在要求。我们将坚定不移落实党管机构编制原则,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中央编委关于机构编制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主题主线,持续健全完善党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机制,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打造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两大定位”,聚焦重大战略重点工作强化机构编制服务保障,做到党中央“指挥棒”指向哪里,改革重点就放在哪里,机构编制资源就保障到哪里,确保把“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贯穿机构编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二)深刻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价值导向。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视察重庆时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的重要论断,强调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我们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始终站稳人民立场,自觉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根本价值导向,立足重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的特殊市情,从机构设置、职能配置、编制保障等方面入手,全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养老、社会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加大民生领域体制机制研究和破题力度,推动编制资源精准投放,竭尽全力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提供坚实的机构编制保障。

   (三)深刻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主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作为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是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我们将始终把保障高质量发展作为机构编制工作的清晰主攻方向,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解决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扛起机构编制部门改革“主力军”和“施工队”的政治责任,持续提升谋改革抓改革促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紧扣新质生产力发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科技创新、对外开放、数字经济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从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上做好支撑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四)深刻把握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使党和国家机构职能更加优化、权责更加协同、运行更加高效。优化协同高效作为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推动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科学路径,必须落实到优化机构职能体系建设、深化党政机构改革、加强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全过程各环节。我们将坚定不移把优化协同高效原则融入机构编制日常工作,立足重庆超大城市现实情况,围绕更好发挥直辖市扁平化管理优势,统筹优化各领域各系统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以系统集成、整体协同理念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新模式,迭代优化党建统领基层智治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党政机构整体效能,加快构建符合中央要求、体现重庆特色、满足发展需要的机构职能体系。

     二、在抓改革强管理上持续用力,交出机构编制工作服务保障全市高质量发展高分报表

全市机构编制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重要论述为指引,立足重庆市情实际,聚焦做实“两大定位”、发挥“三个作用”新使命新任务,紧扣加快建设“六区一高地”目标,突出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扎实做好机构编制各项工作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有力保障。

   (一)立足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健全与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党对金融、科技、社会工作等领域的领导,坚持“瘦身”与“健身”相结合,市、区县议事协调机构分别减少75.8%85.8%,园区开发区管理机构减少56%,执法队伍减少51%,优化调整26个市级部门130余项重要职责事项,党政机构设置更加精简、党的全面领导有效落实、行政管理效能持续提升。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论述,围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政机构职能体系,更好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行稳致远。一是持续巩固深化机构改革成果。跟踪涉改部门运行情况,有力促进机构、职能、人员从“物理整合”向产生“化学反应”转变。及时“打补丁”,修订完善部分运行时间较长、职能任务变化较大的部门“三定”规定,推动部门高效履职。规范议事协调机构的设立和运行,建立健全议事协调机构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机制,坚决防止陷入“精简—膨胀”循环。二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坚持问题导向调研开路,分行业分领域摸清情况底数、明确改革路径。以强化党建引领、提升公益属性、优化布局结构、激发干事活力作为重要改革目标,研究制定全市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稳慎推进改革组织实施,着力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三是持续深化开发区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园区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和机构编制创新,加大管理机构综合设置、扁平化设置力度,突出经济发展、产业发展等主责主业,理顺上下关系、属地关系,探索更加灵活的编制管理和人员统筹使用方式,充分释放园区开发区发展潜能。

(二)立足机构编制资源优化配置,聚焦重大战略重点工作加强服务保障。紧扣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目标使命,坚持机构编制工作“一域服务全局”。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统一设置市、区县城市治理委员会和三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城市发展、服务、治理能力有效提升。深入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推动执法事项、执法队伍、工作平台、执法监管、制度体系“五个综合”。我们将持续发挥机构编制资源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基础性服务保障作用,助推全市重大战略重点工作。一是赋能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建设。强化“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职能配置和机构编制保障,迭代城市治理委员会与数字重庆建设双向赋能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大综合一体化”城市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行政执法运行体系,推进中心城区全域一体化执法监管,推动城市治理从条块分割向整体协同转变。二是助力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迭代升级416”科技创新布局、打造“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等重大部署,从体制机制上持续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赋能增效。大力推进教育科技一体化发展,积极支持教育部重庆高等研究院、全国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建设,强化科研院所人才引进编制保障。三是支持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深化研究加强口岸物流工作统筹的相关体制机制,提升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中心功能,健全重庆枢纽港产业园建设协调推进机制,助力构建通道、物流、产业融合互促高质高效发展新机制,更好发挥重庆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

(三)立足健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树立机构编制工作鲜明基层导向。扎实推动基层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为基层松绑减负、赋能增效。推动镇街机构设置与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在中央规定的限额内综合设置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纳入四大职能板块统筹运行,全市乡镇(街道)机构减幅达37.6%。持续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通过“减上补下”下划编制500余名,“派驻包片”下沉力量4300余人。我们将牢固树立机构编制工作鲜明基层导向,持续推动“重心下沉”,推动形成党建统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格局。一是高质量推进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立足为基层减负赋能,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加强清单编制指导督导,探索推进全市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管用”全链条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健全清单动态调整、与综合考核有效衔接等制度机制,推动履职事项清单与“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度融合。二是助力城乡融合乡村全面振兴。支持中心镇和重点镇打造区县域副中心,提升强镇带村能级。深化赋予特大镇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改革,优化特大镇机构设置和编制配置。推动编制“减上补下”,健全乡镇(街道)职责和权力、资源相匹配制度,持续强化镇街服务管理力量。三是统筹加强重点民生领域机构编制保障。紧盯教育、卫生等重点民生领域编制需求,建立健全公立医院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动态调整、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跨区域配置等工作机制,持续加强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乡镇寄宿制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领域编制保障。

(四)立足深化科学规范从严管理,持续推进机构编制法定化。突出法治在机构编制工作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分年度编制实施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建设计划,出台规范优化机构编制业务事项办理流程制度,制定机构编制规范性文件制定实施办法,机构编制法治建设持续强化。加强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预防教育和协同监管,建立健全《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违法行为典型案例库》,建立干部监督信息通报制度、机构编制监督与审计监督协作配合制度、机构编制案件移送制度,提升监督合力。我们将围绕科学规范从严管理机构编制,推动形成机构编制法规建设、执行落实、评估问效、问题发现、督促整改工作闭环,不断增强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刚性约束。一是深化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建设。持续抓好《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及其配套法规学习贯彻,推动纳入各级党政机关集体学习、党校主体班培训内容,不断强化各级领导干部机构编制法规制度意识。贯彻落实中央编委《机构编制法规制度建设计划(2024-2027年)》,体系化推进机构编制法规制度“立改废释”,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强化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和使用效益评估。坚持常规评估与专项评估相结合,持续优化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部门“三定”规定执行情况、机构编制资源优化配置情况、机构编制批复事项执行情况评估,建立评估发现问题台账,持续深化评估结果运用,切实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优管”。三是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发挥12310”机构编制违纪问题举报热线作用,畅通机构编制实地核查、统计数据分析等问题发现渠道。加大机构编制违纪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建立健全违规问题整改台账,持续清理纠治部门“条条干预”,切实维护机构编制权威性。

     三、在锤炼担当本领上持续用力,打造政治强业务精作风优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健全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机构职能体系和体制机制,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机构编制部门既要挺膺担当,更要练就过硬能力本领、锤炼求真务实作风、迭代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培养锻炼能打硬仗、能下深水、能干实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一)坚持以学为先,强化理论武装固根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全面系统、融会贯通、常态长效,推动党员干部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学出使命担当、学出干事本领,更加自觉地做“两个确立”的坚定拥护者、“两个维护”的忠实践行者持续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编制工作重要论述,坚持室务会“第一议题”、理论学习中心组“第一主题”、干部教育培训“第一课程”、支部组织生活“第一内容”,自觉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机构编制管理改革的工作举措。

(二)坚持干字当头,优化工作机制促落实。大力弘扬践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作风,引导党员干部时刻保持奋进者姿态,把扛改革重活、打攻坚硬仗作为锤炼本领的重要途径,推动党员干部立足岗位唯实争先、担当作为。大力提升改革管理工作效能,强化全量工作清单及关键绩效目标管理,科学合理设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责任人,全面推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确保干一件、成一件。规范优化机构编制事项办理流程,建立健全事前审核论证、事中跟踪落实、事后评估问效全链条闭环落实机制,实行重大事项复盘总结,推动党员干部“打一仗、进一步”,努力成为机构编制工作的行家里手

(三)坚持数字赋能,创新监管手段提质效。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创新变革优势,以数字化手段为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扎实开展数字化能力培训,不断增强机构编制系统干部数字化理念、思路、手段、方法,切实提升运用数字化手段推进新时代机构编制工作的能力水平。落实数字重庆建设总体部署,加快推动机构编制工作数字化转型,加强机构编制部门与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业务联动、数据融通、资源共享聚焦机构编制核心业务需求,推进“渝编智管”数字化应用开发建设,加快形成机关事业单位登记“一站式”办理、编制使用核准“一件事”申办、部门职能职责“一本账”管理、机构编制数据资源“多元化”归集、风险预警预测“智能化”研判的数字化应用综合场景,为机构编制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坚持调研先行,紧扣突出问题补短板。把加强调查研究作为改革“先手棋”,做到不调研不改革、调研不深入不改革。优化调查研究工作机制,建立选题立项、过程管控、成果转化全链条工作机制,结合工作实际每季度灵活安排“调研周”“无会周”,每年明确一批机构编制重点研究课题,腾出更多精力用于研究破解机构编制重点难点问题。加强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将掌握的重要情况、梳理的矛盾焦点、研究的解决路径转化为接地气、有底气的改革方案,谋划推进一批符合中央要求、契合重庆实际的改革事项,在推动解决事关改革发展的重点问题、制约管理创新的难点问题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问题上下深水、摸实情、出实招。

(作者系重庆市委编办主任)

注释:

  六区一高地2025年重庆市委提出的现代化新重庆建设体系架构,包含六个功能区和一项党建目标。六个功能区为: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全面深化改革先行区、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示范区、美丽中国先行区一高地是指新时代市域党建新高地